《际空之响》关注城市时空维度下的各种泛生命体空气、水、光、电波、尘埃、建筑、人群、车流、社交媒介……以身处大都市的人为主体视角,审视自身与周遭万物的生存状态,探讨人与其生存空间的关系。作品使用钢琴与交互电子音乐构成声音的叙事线索,并延伸至各种新媒体艺术元素。钢琴家是听/视觉感知的发起者,整个剧场空间作为投射介质。三个段落光、影、形连续演奏,分别表现:单一事物的千变万化;事物间的多元关系和对人类的映射;人之形源自万物之形。感谢这个媒体时代让音乐获得延伸,使声音超越听觉。运用属于当下的艺术语言唤醒人们迷惘的感知,建立起一种足以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敏锐度。从高处俯视身处现代化大都市渺小的我们,用音声之光普照万物。 徐志博 青年作曲家,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导,青年作曲家,上海计算机音乐协会理事。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师从周湘林、陈强斌、杨立青教授。创作涉及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屡登国内外艺术舞台,多次荣获国内外音乐创作奖项以及各类创作委约,在国内外取得较高反响。现从事作曲及音乐理论课程教学工作,致力于现当代音乐、声音艺术、新媒体艺术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与省部级学术研究项目。学术成果主要围绕现当代音乐、媒体艺术的核心问题,关注声音理论、技术、媒体融合等发展轨迹及趋势。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徐志博结合自身创作,形成一种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的学术研究机制。
《易经》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流传久远的典籍,它不仅被称为群经之首,更是中国人哲学思想的源头。《易经》把天道、地道与人间正道融为一体,阐发了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理念。本作品取其易字为名,除表达编者对易的理解之外,还借助《易经》中的卦象与卦辞等作为创作依据,从而生发出了一些特定的动作与画面。我们以太极元素来发展动作,通过形式上的阴阳转换和刚柔并济来表现易的动态平衡,也试图表达其天人合一、大道至简的思想和意境。 李源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讲师,艺术硕士。多年来从事中国古典舞《动作解构与重构》的课程研究,试图解决传统古典舞身韵训练与当代古典舞脱轨的现状,并探索和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当代古典舞作品。创作剧目《高山流水》获华东六省一市舞蹈比赛一等奖;《龙飞凤舞》荣获桃李杯舞蹈比赛群舞二等奖;荷花杯舞蹈比赛金奖。《弄剑》、《异位》获上海市小节目比赛作品奖,《田横五百士》获得上海市汇创青春作品奖,《心本无尘》参加全国舞蹈比赛展演。
城市题材作品《冷感人》,旨在探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下,都市人潜意识中的疏离感。在这个将所有过往托付于云端的时代,一切虚实之间的爱欲悲喜,有多真切?盛宴狂欢,终归冷感。两位主创都来自D.LAB DANCE舞蹈实验室,希望通过冷感人这一概念来探索这个具有符号性特征的群体。他们是都市科技发展背后的产物之一,他们依附于虚幻,终日沉浸在感观被封存的安全屋里,找寻现实中没有的一切。为了寻求内心的片刻缓解,一切无法描述的微妙情绪终将宣泄在夜晚的狂欢中、迷幻的音乐里……作品期望通过舞者的肢体语汇去探索和放大这群人冷感背后的真实内心。 钱婷婷非科班出身的她凭借着那份执念,在2010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并成为青年舞团的演员。毕业后带着对梦想的坚持和一份幸运,被段妮发掘,进入陶身体剧场,曾参演作品《6》、《7》。封闭式的严苛打磨和熏陶使得她的身体及意识打开了新的大门。2016年正式加入D.LAB DANCE。主要编创作品:《抛物线》、《INVISBLE》、《跳舞!跳舞!跳舞!》、《THE BLUE NOTEBOOKS》。她对于舞蹈的理解不仅源于多年来在不同风格舞种中的浸泡,也更多地来自生活中的细微感受。她对身体的诠释并没有局限于舞蹈本身,而是从人处世的状态出发,把不同时刻的变化和感悟融入作品。她不仅在舞蹈剧场表演,也涉足于舞蹈影像、装置、音乐和服装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 段婧婷D.LAB DANCE创始人兼艺术总监,国内知名芭蕾舞者,舞蹈剧场演出制作人。200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舞蹈学校。曾获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评委特别奖、第二十届保加利亚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最佳新人奖、第七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少年组芭蕾舞三等奖。曾就职于上海芭蕾舞团和香港芭蕾舞团,并在大型古典芭蕾舞剧中担任重要角色。自2011年起,先后策划制作现代舞专场演出《SHANGHAI JUNGLE》、《LOVE》、《看不见的城市》、《FRAGILE》、《匿名来信》、《MIRAGE/无人之境》,作品《界线》、《二十面体》荣获2016年中国小剧场舞蹈票房五强。2013年参加真人秀《舞林争霸》,2018年作为助跳嘉宾,受邀参加《这就是街舞》,2018年作为嘉宾导师参加《新舞林大会》,2018年为原创综艺节目《幻乐之城》窦靖童与王菲的节目编舞。
莫斯科的外科医生卢卡申因为醉酒错上了飞机,来到了列宁格勒。由于列宁格勒的一个地址和卢卡申在莫斯科的家地址一样,所以卢卡申错把它当作了自己的家,并与新家的女主人娜佳产生了误会。而二人各自的伴侣也因为这场误会离开了他们,面临新的境遇,两个孤独的人之间开始燃起爱的火苗。本作品的故事取自于导演梁赞诺夫的作品《命运的拨弄》,灵感来源于荷兰历史学家赫伊津哈对艺术起源于游戏的探讨。如果戏剧起源于游戏,那么在本作中,爱情就是棋盘中的骰子。在到达游戏的终点前是否敢于掷出新的点数重新开始,将是男女主人公所要面对的选择与拷问。联合出品: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华人梦想 周涛上海戏剧学院导演专业硕士,复旦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在读,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复旦剧社指导教师,上海学生戏剧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优秀编剧奖获得者,入围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评审专家,原上海电视台五星体育频道主持人。2009年起致力于校园戏剧的创作与研究,所创剧目《小巷总理》、《4:1》、《天之骄子》、《理查二世》、《种子天堂》连续五届入围中国校园戏剧节,并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类一等奖,作品《理查二世》与《克罗斯》分别入选爱丁堡、悉尼与墨尔本艺穗节。
《捉影》是一出戏中戏中戏。它讲述的是:古代南洋某岛国,岛民以捕捉影子献给国王来保全性命。一个皮影戏艺人误闯影子国,无意间发现了国王和影子的秘密;他跟盲眼皇后之间也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情感互动……后来,艺人当了国王,却再也无法进入皮影戏的世界了。该剧融入皮影戏和傀儡戏等传统中国戏曲元素,并赋予它们指向人性的当代演绎。探索小角色与大人物、个体生存与时代洪流之间的微妙较量一切你想要的,都会成为囚禁你的皇冠之重。这种囚禁如影随形、难以摆脱。联合出品: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有个剧团 / 有个剧本 / 上海三折文化传媒中心 初夏编剧,现就职于南京市艺术研究院。毕业于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硕士。入选英国皇家宫廷剧院国际写作项目。主要作品有:话剧《青红不解皂白》(入选第八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越剧《上邻下舍》(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南京市越剧团演出)、昆曲《未见鹤盗鹤》(国家艺术基金昆曲编剧人才培养项目)等。初夏永远对这个世界好奇,关注当下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煞有介事地说着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在剧本里寻找讲故事、情感互动和魔法之间的平衡点。
主创在《山海经》的世界观下,创造出来自当代、具有哲学思考的新故事。借由分身这一概念来传达人内心对于未知的对抗与和解的过程源起于生命,挣扎于生存,感悟于爱、恨、恐惧,最后沉寂于释然。若东方图腾所绘制的神话世界是代表未知的源起,那么兽所代表的分身则是一种内心情绪的视觉衍生。作品通过半沉浸式影像空间设计,结合多媒体视听呈现,令观众置于未知之中,随着舞者一起经历分身,一起感悟缘起缘灭。作品在新媒体设计上也同样使用了分身的概念,通过动作捕捉、交互式动画、远程操控等技术,将幕后的分身与台前联动。同时借由这些渗透于演出各个角落的分身,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之间的跨界交融。 张屹南博士,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师,数字媒体设计师,同济整合媒体设计研究室联合创始人,同济声音实验室主要成员,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访问学者。多年来致力于数字媒体设计和动态影像设计的教学研究以及新媒体艺术相关创作实践,具有丰富的跨界合作与创新经验,作品内容包括影像艺术、三维动画、创意编程、声音设计、新媒体表演等综合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