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是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一种记忆。是熏风微动,樱桃弄色,萱草成窠。《落霞集》以酸甜苦辣为时间线,讲述了一个关于乡愁与记忆的故事。如同「泽雅集」不同章节之间与气候的联系,微妙而又充满诗意。《落霞集》分为四个章节:帆;花见海岸;云上的鲸;不知晚霞在何处落下。作品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奇幻故事。故事分为四节,分别对应四种情绪与四种味觉。故事开始于主人公的幼年时期,他随父母带着一条小狗流落到了一个无人小岛,一家人在小岛上定居,开始了新的生活。伴随着海岛上的自然景观与动植物,他渐渐成长,对海岸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不解。待主人公长大成人时,爱犬离开人间,父母亦很快垂垂老矣。他开始期待这些逝去的时光与情感能再次回到自己身边。家人在离世时告诉他,当小岛的四面的天空同时出现落日的时候,他们就会回到身边。主人公在岛上独自度过了漫长的时间。最终,年迈的他天真而孤独地在晚霞中沉睡,化为岛上的清风与雨水。 金承志彩虹室内合唱团艺术总监。青年词曲作者,指挥。87 年生,浙江温州人。
《弯曲的时空》是为十三位演奏者而创作的一部室内协奏曲。形如二十世纪常见的室内交响曲(管弦乐队中的乐器各有一件),酷似巴洛克大协奏曲(由一个羽管键琴,第一、二小提琴、双簧管组成的主奏乐器组和另外九件乐器组成的协奏乐器组组成)。羽管键琴在其中发挥了独奏乐器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一个主奏乐器组成员。作品的超传统主义风格,有着时间空间化的美学追求。第一乐章中有一个兼具异域风情与巴洛克风格的主题材料。与具有谐谑性和戏剧性的第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乐章的悲歌。第三乐章像一台正在播放的转速无法均匀且反复跳针的留声机。这三个乐章,是一个让时间与空间都试图脱离线性运动的作品,来自欧洲音乐语汇与东方音乐传统的对话,巴洛克式的大协奏曲又与具有20世纪特征的室内协奏曲融为一体。 代博 代博在5岁那年因眼疾逐渐失去了视力,对钢琴的热爱始于7岁,9岁迷上作曲。代博用4年时间结束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6年制课程,继而一路直上到博士。从大学本科开始,师从叶小钢教授至今。2005年开始斩获各项头奖,从钢琴到作曲,从国内到国际。2009年获全国金杯手风琴新作品比赛室内乐组一等奖、新作品比赛独奏组一等奖。2014年获贝多芬协会国际作曲比赛第二名。在中波建交 65 周年,获波兰驻华大使塔德乌什,霍米茨基先生颁发为表彰对两国关系作出特殊贡献的纪念勋章。2015年受波兰密茨凯维奇学院委约创作的《沃依斯基圆号协奏曲》在华沙首演。波兰国家电视台对此进行了独家访谈,波兰共和国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2016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将巴赫《赋格的艺术》呈现在中国的舞台上其新作品《消失的风景》套曲(根据巴赫《赋格的艺术》主题创作), 与博尔赫斯、索德格朗、卡尔维诺老舍等大家的经典作品相关联,更是引起了现场观众的极大兴趣与好评。2016 年出版根据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音乐元素所创作的大提琴专辑《古佳耶》。
《折城》是脱胎于马海平2016年电子音乐专辑《折叠痕迹》的科幻音乐剧场作品。快速的机械律动和闪光的合成音,构建出一座未来都市的宏伟场景:流动、演进、复杂、无穷无尽,充满希望与活力。大气壮美的氛围,将科幻和现实结合在了一起。也让人联想到菲利波托马索马利内特百年前撰写的诗篇《未来主义宣言》。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未来的深切期待和焦虑,未来城市的种种细节和质感,在这部探讨后现代社会问题的作品中得以展现,《折城》兼具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本土意识。 马海平第四、第五届阿比鹿音乐奖年度电子音乐人,资深电子音乐人。在过去十多年的音乐历程中,他的音乐涵盖了前卫音乐、实验电子、电音舞曲、视觉艺术及现代舞配乐等领域。从风格到技术,都是中国电子音乐发展的一个缩影。他的音乐呈现出独树一帜的画面感和科幻意象,被称为上海TECHNO之子。近年来他积极推动中国的前卫音乐文化,组织国际交流演出,学术讲座等。2012年在底特律厂牌CRATESAVERS INTERNATIONAL发行的黑胶唱片《四方来朝》,2013年在荷兰厂牌NIGHT VISON发行《黄昏之光》使他成为第一位在TECHNO发源地发行唱片的中国电子音乐人。2016年4月由大福唱片发行专辑《折叠痕迹》。
德彪西遇见了中国古代女子杜丽娘,他目睹杜丽娘为情而亡,又因情死而复生。这个梦幻的故事通过昆曲这个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艺术魅力,以及德彪西钢琴作品的细腻深长,来表达人类所共有的对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爱情的美好而伟大的力量。舞台被事件三大元素钢琴、昆曲、影像划分成各个区域,象征着穿梭时空的对话。我即是I,代表着现场每一个人。通过德彪西(钢琴)与杜丽娘(昆曲)二个剧中人物的相遇及平行"关系体现东西方文化的相知相通和相融,表现了东方文化对德彪西及其作品的影响以及连结二者之间的艺术共性及纽带。 顾劼婷旅法钢琴家顾劼亭,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首位华人钢琴硕士,钢琴和室内乐最高演奏家文凭获得者,上海拔尖人才。她常年受邀于各大音乐节,演奏足迹遍布全球,被誉为黑白键上的丝绸之路使者。她开创了全新的舞台表演形式音乐事件,用音乐讲述事件,用事件影响世界。《德彪西遇上杜丽娘》是钢琴家顾劼亭创作和导演 I FANTASIE系列作品第一部,2016年秋将正式启动了全球巡演,在戏中,她把钢琴与昆曲相结合并融入戏剧中,用全新的方式来阐释东西方文化、古典与当代艺术的共融。
《唐诗逸舞》从现代人的视角走进唐诗,感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浩瀚与神秘,感受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至情至信,以精湛的中国古典舞的现代语汇,对话传统。 唐诗逸 2010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演员。曾多次在国内大型舞蹈大赛中荣获金奖,代表作品:《碧雨幽兰》、《乡愁无边》。毕业至今担任国内多部大型舞剧女主角,代表舞剧作品:《水月洛神》、《孔子》、《丝海梦寻》。2015年在央视主办的《中美舞林争霸》中获得冠军Super Dancer称号。她出演的作品多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从诗词歌赋到历史故事均有涉及,传统文化成就了她的舞蹈,她也用自己的舞蹈语言把中国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作品以提取门锁插销的物件原理,去试图解读人与人之间相连接的部分,它既带着对立抗衡,又谈及融合并存。作品以物件承载生活琐碎,以个人的独立行为与内心欲望带入思考,探索人们在寻求自由与自我实现的途径中,让创造与毁灭在循环中永恒,反观传导机制与被施动者的行为反应,通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对互换,去透视人的心理视角导向与行为连锁反应,编导受物理原理启发,探索运动的承接方式,让舞者们看似建立起一个精密的传导系统。并在受限的灰度空间下,如被洗涤过的机械零件般不断运转;它们产生出相拼与相融之间的关系,让人在面对至接纳的心理意志模式里,形成一股强有力的问答关系。 古佳妮古佳妮的作品体现着一股强有力的相融与相抗的关系,来自中国南方的她,曾受过古典芭蕾与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近年来,通过作品不断探索视觉和心理反应与空间的多视角关系。古曾在北京现代舞团工作,先后与国内外多位艺术家进行工作。2013年开始独立创作,并驻地实施GO&NSPACE计划,2016年,建立独立工作室十口无团。主要作品:短作品《11:11》、《身边》、《passed》、《With L .Y》,长作品《右一左一》;先后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进行演出。并携作品《右一左一》RIGHT&LEFT赴香港艺术节(2016),墨尔本艺术节(2015),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2015)进行演出 ;同时受到墨尔本艺术中心邀请,参与2017编舞项目Lab。2011与2013年,分别在国家大剧院芭蕾舞暨编舞比赛编舞组,获最佳年轻编舞铜奖。除了独立编创,亦参与影像及不同媒介合作担任编舞,代表合作作品:CAMERICH影像短片 《 DESIGN FOR DESIRE 》,该片在2014第二届伦敦华语电影节获最佳商业短片奖。
作为国内首部观众直接作为RPG主角参与演出的浸没式戏剧,《双重》大胆地采用了手机App+真人引导触发剧情的形式,通过新闻弹窗、微信小视频、电话通讯等形式帮助观众进入剧情,推动剧情发展。一个表演系即将毕业面临巨大压力的漂亮妹妹,一个天天加班得不到父母疼爱的姐姐,一场网络直播,一宗绑架失踪案,姐妹两人追求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作为扶青计划五周年的特别委约作品,浸没式戏剧《双重》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戏剧学院及新西兰STOERBOXS三方合作,是国内首例利用移动App+浸没式演出方式完成的戏剧作品,该剧创意来自STOERBOXS的原创剧目THE WOMEN WHO FOERGET。 佟童上海戏剧学院电影文化研究专业硕士在读,本科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国抗击艾滋病青少年爱心大使、第 16 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委约青年艺术家。曾获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最佳女配角提名。在美留学期间,曾两次登上美国林肯中心担任双语主持:编导电影《小先生》获 MIFF 与 SIFF特别单元最佳影片奖,曾编剧导演作品水墨肢体剧《长城大风歌之织梦人》,第 16 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委约作品多媒体话剧《M 先生的盛宴》,三又二分之一电影作品:实验微形体剧《陀螺人》。2016年编剧导演第18 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五周年特别作品APP街景沉浸式戏剧《双重》。
一朝郎君去,百日守空灵。冷清清正值风华之时,无奈突然丧夫,大好时光转瞬即逝,独自空守着一片薄产,一匹亡夫坐骑,以及一块端正肃穆的灵牌。自此,她穿上孝衣便不再脱去,终日以泪洗面,祭奠夫君成了每日必行之事,以至于过了整整三个月,家中灵堂仍未撤去。直到有一天,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一切,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男人的声音……二人交目,他看到了她一抹粉黛之下那颗火热欲出的心…… 朱志钰 就职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与民乐专业本科,目前就读上戏戏曲导演艺术硕士。曾荣获中国音协主办的全国青年器乐大赛青年组金奖;并连续两年获得国际音乐艺术节大赛亚洲总决赛金奖,优秀园丁奖。近年来多次参与新剧目的创排,担任导演及制作工作。参与导演作品有:京剧《驯悍记》、《徐光启与利玛窦》、新组合京剧‘青春路赵群张派艺术专场;话剧《霸王别姬》、《仲夏夜之梦》;仁德基金会慈善电影交响音乐会等。
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向吏部告了长假,回到家乡临川,潜心写戏。远离仕途,与诗文戏曲为伴,这一生到此便再无波澜。当真甘心于此?为何始终烦恼萦怀?为何仍感寂寞气闷?不再信『紫钗』的浪漫,却放不下『还魂』的执着。『南柯』一梦依旧彷徨,『邯郸』之梦又去向何方?戏中人梦里梦外,谁能救赎汤显祖?这半生该何去何从? 韩丹妮毕业于上海大学法学院,在校期间倾心于戏剧创作,2013年参加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土壤计划青苗班,跟随喻荣军老师学习话剧编剧。主要作品:话剧《徽州无梦》入围2014年第一期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资助项目,后改编为昆曲剧本。原话剧剧本入选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创作项目,更名为《枕上无梦》。《国乐剧场临安桂雨》获第十二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长剧组二等奖,率先将国乐与戏剧紧密结合,探索中国式美学在现代戏剧中的运用。儿童剧《莎士比亚的箱子》《未来的三毛》以儿童的语汇思考生活和社会,入围2016上海优秀儿童剧(文本)评选。
冥途路引。一张小小的纸片,中国人特有的夜航船。明清时候,人死后要取得城隍庙签发的冥途路引才能上路,去往另一个世界,进入轮回。明朝永乐年间,北平酱菜园子老板老诚即将死亡,却迟迟不肯咽气。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水患,去往另一个世界的冥途路引的代购来不了北平。而籍贯江南的老诚,不拿到江南城隍庙开出的路引,死都死不踏实。没有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护照,老诚坚决不死。无奈之下,儿子小诚拖着老爹和他的大棺材,走旱路、经水路,由北而南,要去南京买路引…… 杨浥堃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本科、硕士,师从于剧作家黄维若先生。自2009年起陆续参与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南锣鼓巷戏剧节、乌镇戏剧节等。 2011年作品《孔雀东南飞》由中央戏剧学院姜若瑜教授搬上舞台,作品对戏剧舞台上的语言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并获得关注,被赞誉为话剧舞台上的昆曲。2014年作品《跳墙》入围第二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并获颁最高奖小镇奖最佳戏剧奖,于2015年夏季赴法国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2016年获得第三十届田汉戏剧奖一等奖。话剧《甄嬛传》,和音乐话剧《栀子花开之NEVERLAND》,均已在全国范围内巡演。在从事编剧工作的同时,关注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长期为当代艺术杂志《ARTFORUM国际版》《中国艺术报》等撰写剧评与展评。